2022-04-26
疫情再次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在此危急关头,红十字国际学院ECH首期班学员们共战疫情,共克时坚,展现出属于红十字国际学院ECH首期班的学员风采。
↓↓↓
身居前线,投身志愿服务
孙浩学员所在小区因处于上海市第一批“管控区”划分名单内,为早日转入“防范区”,他积极策划、牵头,组建了小区抗疫志愿者服务队。
一方面,孙浩利用其企业管理的经验,界定了志愿者服务队的组织架构、任务使命和工作原则,在管理上从组织、沟通、评估、反馈、激励上形成正向循环,快速形成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积极他参加核酸和抗原采集、信息录入工作,并协调志愿者接送血透住户及时就医、提出倡议确保物资团购过程的安全。
在反复采检过程中,更是通过反复研究小区环境,综合考虑公共区域面积、居民行走速度等因素,绘制了更为合理的核酸检测动线图,大大减少人员接触,还使得核酸采样平均时间缩短近20分钟,让安全性和效率实现最大化。
自2月14日苏州首轮疫情发生以来,徐静霞同学作为常熟市蓝天青年应急救援队队长,组织、协调团队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积极参与本地疫情防控中的核酸采样、环境消杀、交通点位检查等工作。在值守交通卡口时,甚至还因接触阳性感染者被隔离。
因为其出色表现,近期徐静霞同学连续获得苏州市文明办评选的“2021年度苏州市最美志愿者”、江苏省文明办评选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称号。
(图后略)
彭志坤、傅阳学员所在的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近期疫情,设立在不少省区的爱尔眼科医院纷纷停诊停业。在被迫按下“暂停键”期间,集团号召、组织医护人员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负重前行、迎头而上,在上海、吉林、北京等地积极协助开展核酸采样、物资捐赠、病区护理等工作,用全国的爱尔力量共筑疫情防控防线。
坚守后方,积极筹措物资
宁蓬同学所在的中国公共安全教育基金会在香港2月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积极参加抗疫工作,与中信集团旗下环球医健有限公司合作,为上百家大型中资企业、医院、香港本地企业提供平价测试试剂、医用口罩、药品等。基金会更是联合香港本地慈善机构Media300 Asia Limited为香港老人院、学校捐赠超过2000剂测试试剂、上百瓶消毒液、2000支口罩。
4月5日,严忆辛同学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将1320桶、总计33吨重的消毒液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红十字会捐赠到浦东各社区街道。据悉,这批物资来源于辽宁,是一场跨越1500公里三地携手共同守“沪”的行动,将有效支援社区消杀防控的开展。
4月14日,施怡伟同学所在的金华市红十字会联合金华苒妮服饰有限公司,通过浙江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免费承运,将5.6万件非医用防护服捐赠上海,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工作。
4月16日,娄红玲同学所在的江西省抚州市红十字会携手江西一路有你公益服务中心,筹集优质大米、菜籽油等价值309万元的物资,直接捐赠至上海市民政局,受益人为上海市14个区143家养老机构。早前,抚州市临川区红十字会于4月3日联合当地爱心组织支援上海13吨蔬菜。
首期班班长徐旭萍尽管已经转岗到湖州市体育局工作,但仍然关心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发挥红十字人的使命担当,通过湖州市红十字会联络浙江赛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筹措100万个普通外科口罩,想方设法克服物流环节中的种种困难,及时运往上海助力疫情防控。
张敏同学所在的南京市红十字会一方面向上海市红十字会直接捐款20万元,另一方面向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办事处、中共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美兰湖朗诗居民区党总支分别捐赠隔离服210件、荆防颗粒72盒。
杨海龙同学所在的云南省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尽管身处南疆,距离上海市山水相隔,但仍然关心全域静态状况下上海市民的餐桌,积极联络、动员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玉溪市、保山市等地,共计筹措、捐赠各类蔬菜130吨,主要为洋葱、土豆、莴笋、西红柿等,另外更有100头牛。
全国疫情之下,部分城市重症肌无力患者受封控影响面临购药困境和断药风险,严重的将危及生命。刘纪同学所在的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罕见病关爱中心与金山文档合作,设立“爱力文档”,开通“紧急求助通道”和“互助通道”,为有需求的病友连接相关资源,解决用药困境。截止4月8日,共接到32病友求助,覆盖吉林、上海、安徽、广东、海南、甘肃、江苏等省份,其中28位已经解决或者已有解决方案。
携手抗疫,ECH首期班将继续行动!
第九期社会应急力量骨干培训班在青岛结业
第五期社会应急力量骨干培训班在舟山举办
第三期社会应急力量骨干培训班在新昌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