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所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2. 新闻中心
  3. 人道纪实
  4. 黄浦江畔的战“疫”

黄浦江畔的战“疫”

来源:王达 2022-05-04

一栋栋贴着“涉阳”标识的六层单元楼,昏暗幽深,背着蓝色喷雾器的“大白”出没其间。这是中国红十字(山东)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绿川一居开展防疫消杀的一幕。

4月19日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征调山东、浙江、四川、重庆等多支红十字救援队,上海市红十字会派出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联合组成中国红十字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徐汇区、闵行区、宝山区开展防疫消杀作业。截至5月3日,累计消杀面积超过1388万平方米,含涉阳楼栋3444栋。

 挺进北蔡

“北蔡的疫情,比我想象之中更严重。”抵达北蔡,中国红十字(山东)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延照打开手机地图,周围密密麻麻的感染小红点让他心中一凛。

北蔡是此次上海疫情的风暴眼。当地形态极其复杂,常住人口约27万人,既有售价高达14、15万元/平方米的高档住宅区,也有大量老公房,还有聚集了大量外来租客的“城中村”,上海市最大的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亦坐落其间,疫情防控形势极其严峻。4月16日,该镇联勤村村民整体搬迁。最高峰的时候,全镇阳性感染者日增破千,不少小区阳性破百。

“北蔡胜则浦东胜,浦东胜则上海胜!”有媒体宣称。

4月22日,上海启动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其中“清洁消毒”行动,要求按照疫情传播风险程度,分区分批集中开展清洁消毒,确保应消尽消,彻底消除可能存在的病毒污染环境。

同期,中国红十字会向中国红十字(山东)救援队、中国红十字(浙江)救援队发出召集令,并将正在上海开展防疫消杀工作的川渝救援队纳入管理。上海市红十字会也派出上海红十字救援队,积极投入街区,参与防疫消杀工作。

作为全国红十字救援力量的“尖兵”,山东队被赋予了最硬的骨头——挺进北蔡!

23日上午9时,半小时前结束山火扑救任务的李延照完成备勤,率队从山东青岛出发。

当晚9时许,队伍抵达北蔡。随车携带的,除了消杀设备、防疫物资,还有整整一车的生活物资,包括洋葱、土豆、米面粮油等,足够满足全部队员两周生活所需。这种“搬家式”救灾也是救援队的救灾原则之一:不给当地添麻烦。

24日上午完成核酸检测,下午消杀正式开始。连日来,该队已累计消杀面积超过444万平方米,其中含涉阳楼栋612栋。

“根据区应急局安排,我们正常‘即转即消’的作业范围包括陈桥街道、绿川一居、绿川二居、绿川三居、绿川四居五个社区,然后还要对联勤村、南新村、潘姚工作站等八个区域每天进行一次环境消杀,均为人口密集老旧小区,全是六层无电梯房,可以说是此次攻坚行动的重点区域。”李延照介绍。

除了常规消杀,也有突如其来的特殊任务。

4月28日7:08,李延照接到区应急局指令,赴河东居委会执行攻坚拔点任务,对该社区京浦小区、御桥苑等四个小区进行全域消杀。

7:30,队伍集结出发;8:15,抵达任务点开始作业。连续3个多小时攻坚战,19名队员背着沉重的喷雾器,行走在无人的巷道,一遍又一遍上楼下楼,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把清洁重新归还给社区居民。

“我们带着满腔的热忱,但我从未见过如此寂静的街道,我们变身‘大白’,守护民众安康,换的是衣装,不变的是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初心,守‘沪’,我们一直都在!”

脱下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后,一名队员在手机中写下如是文字。

看不见的战争

“做消杀很累,但与累相比,更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心理上的压力。”每次出任务,对李延照来说,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沉甸甸的压力。

山东队中,不少队员在赴沪之前,刚刚结束青岛莱西防疫消杀任务并完成隔离,可谓身经百战。但在上海,队员们所要面对的情况,远比莱西要复杂、危险的多。

魏新运是一名资深救援队员,同时也是一名外科医生,具有丰富的院感防控经验。此次赴沪救援,他被委以重任,与另外一名队友分别承担起了营地外部、内部的防控职责。

“出队严格按照二级防护标准,医用防护服,两层手套、脚套,头套,面屏,结束任务后两道消杀,上车前一道,进营地前一道,营地内部每日两消毒,专人负责,外出时队员之间相互监督,确保零疏漏、无死角。”魏新运介绍队伍内部防护流程。

但即便如此,李延照仍然不敢说已经做到“万无一失”。“病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多医生护士都会感染,他们应该比我们做得更专业。”为此,每天出任务,他都一定会在现场盯着。不然,他心中实在放心不下。

消杀现场,偶尔也有一些小意外发生。“或许是持续封控太久,哪怕是涉阳楼栋,偶尔也有居民按捺不住下楼,甚至主动与我们接近。这时候,我们就会远远告诉他们,我们正在执行消杀任务,请他们进行规避。”李延照说。

在8公里外的周浦镇执行防疫消杀作业的中国红十字(浙江)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采取了同样严格的内部防护程序。

“进了安全门,就是清洁区,除了出任务,所有队员严禁出清洁区。”中国红十字(浙江)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杭州临安北斗红十字救援队队长马益民介绍。此番援沪,杭州富阳狼群红十字救援队、临安北斗红十字救援队联合组队,共派出队员21名,进驻浦东新区周浦镇。

此外,在宝山区高境镇、徐汇区康健街道,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同样有中国红十字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进驻。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及字节跳动公益爱心网友为此次行动提供资金支持。上海市红十字会尽力为救援队提供保障,连夜调拨行军床,协调安排住宿营地,确保队员在结束一天的消杀任务后,能有一个稍好的休息环境。

“我们街道共有63个小区,加上辖区内的上海师范大学,常住人口超过8万人,几乎都是六层单元楼,而且分布零散,防疫消杀任务十分繁重,你们的到来,可帮了我们大忙!”得知红十字防疫消杀队赴沪支援,康健街道与上海市红十字会主动对接,提出申请,提前准备,为救援队安排食宿。

中国红十字(上海)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队长高博是本地人,此前一直被封控在家,封控一解除便带领5名队员迅速投入康健街道消杀工作。“全队一共20名队员,全部拥有专业资质证书,可惜绝大多数队员处于居家隔离,不然力量还能更强。”高博说。

与外地队员一样,只要一出家门,短时间内就不能再回家,大家一起睡行军床、吃盒饭,每天早出晚归,背着沉重的消杀设备爬楼,一层一层,一栋一栋,日复一日。

但大家的精神状态,却是激昂且振奋的,尤其是看着上海一步步解封,社会面逐渐清零,所有人的心里,都充满着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4月29日,我们出任务归来,在营地整理装备,隔壁小区楼栋的阳台上,忽然出现了一位老婆婆,看到我们身穿大白,开始还有些紧张,然后我们就告诉她,我们是消杀队,老婆婆就特别高兴。”一名队员回忆,这是他在上海期间,感触最深的一个场景。

“谢谢你们!感谢你们!”那位老婆婆站在阳台上,对着队员大声鼓掌。“啪啪啪”的响亮掌声,落在上海老旧街区静谧的黄昏里,宛如一场战役之后,昭示和平与美好的钟声。

“疫”散花开终有时

在上海的日子,忙碌而有规律。休憩之间,亦有远方的牵挂,存于他们的心头。

生于1988年的刘凯,是山东青岛一家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2019年加入红十字救援队以来,他参与过多次救灾救援行动。但这次,他悄然出征,除了爱人,父母并不知晓。

“父母年龄大了,也不想他们担惊受怕。”4月22日,收到征召时,他整理行装,只告诉二老,“自己要去外地出差”。

为了表示对刘凯赴沪支援的支持,公司还专门给他批了一个月的长假。

资深队员于涛,加入救援队已有十年,是青岛水务集团的一名员工。此次赴沪,他和同为队友的爱人一起报名,但最后只有他如愿入选。

“她在学校,相对教学任务比较重,很难长时间请假。”于涛的出征,同样瞒着父母,直到执行任务时,父母打来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心中起疑,询问儿媳妇,才知道他偷偷去了上海防疫一线。

“注意安全。”老人没有责备,只是仔细叮嘱。

李延照的女儿,今年即将参加中考,正是学习任务最紧张的阶段。但一忙起来,经常忙到夜晚两三点钟才睡的李延照,却连和女儿每天视频的时间都没有。

“习惯了。”李延照说,这些年,自己一直在外奔走,经常半夜三更还在出任务,有时一出门就是十天半个月,女儿早已习惯自己照顾自己。

“她学习很好,根本不用我监督,非常自觉。”但言语之间,他仍然难以掩饰心中的歉疚。

刘凯的女儿今年刚满5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虽然并不懂得父亲奔赴上海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但一句“爸爸注意安全”,便是他在一天收队后,精疲力竭之余最大的慰藉。

视频之中,他很少提及自己在上海的辛苦。但沉甸甸的喷雾器,记得他每天爬过的楼、走过的路。

“最多的一天,爬了二十多栋楼,回到营地感觉都要瘫了。”在队友的协助下背上喷雾器,总重量近40斤,一栋六层居民楼,从上到下,角角落落全部喷到,只能喷两个单元,普通人便已腿酸手软,但他们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

4月28日,在绿川一居消杀完,对接居委负责人填写任务回执单时,对方又提出一个请求。原来,对方刚刚采购了两台喷雾器,但不会安装,需要指导。

“毕竟不能全靠你们,我们也得自己担起责任来。”对方说。

“这也是我们期盼的,毕竟我们人手只有这么多,不可能包打天下,大范围的常规消杀,还要靠他们自己组织起来,一起参与,一起行动。”队员刘腾飞说。

任务结束,收队返程,红蓝涂装的救援车穿过老楼林立的居民区。

“看起来也没啥,和青岛差不多嘛。”坐在车上,望向车窗外的无人长街,一名队员突然开口。

“这是老城区,外滩还是很繁华的。”另一个声音回答。

“哦,那等疫情过去了,再去看看!”

回到顶部
×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
* 请先输入验证码获取短信验证码
发送短信验证码
注册
×
* 请先输入验证码获取短信验证码
发送短信验证码
重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