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每年都会到各地,组织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今年,就首次走进了吉林省。
据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报道,乡村医生对于农民朋友们并不陌生,一般有个头疼脑热,就会到村上的诊所去看病,可以说乡村医生是农民朋友生命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可是由于硬件不足和医疗条件有限,有些病症乡村医生并不能很好的诊治。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每年都会到各地,组织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今年,就首次走进了吉林省。
姜娟是德惠一家诊所的医生,据她介绍,她所在的诊所里,只有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仪,医疗条件相当有限。像一些脑出血啊,中毒等重症,她们都治不了。
本次,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首次地吉林省推行中国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为期15天,百名乡村医生受益。
新文化网 马萍 整理
中国红基会出资启动“红十字天使计划”
新疆乡村医生接受培训
本报讯(记者李晓青)10月26日,中国红基会出资34万元在首府启动“红十字天使计划”,来自新疆14个地州的100名乡村医生接受了为期15天的培训。
据介绍,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是中国红基会倡导发起的“红十字天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募集社会资金,联合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和著名医科院校,对中西部贫困地区乡村医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免费医疗知识培训。
截至目前,中国红基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已经举办了49期培训班,免费培训了4720名乡村医生,新疆共有267名乡村医生受惠。
当了17年乡村医生的张庆涛说,他和妻子都是博州精河县茫丁乡东庄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共同服务全村农牧民2000人,比较常接诊的有感冒发烧、老年慢性病等。他打算在培训过程中,将此前临床遇到的疑惑和问题,面对面请教专家。
自治区红十字会救灾备灾中心副主任热飞克·阿巴斯说,此次培训的内容除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政策解读,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诊治等书面学习,实地观摩三甲医院、优秀乡镇卫生院外,还将为乡村医生提供免费医药箱、教材等物品。
作者:李晓青
新闻来源:http://www.xinjiangnet.com.cn/wlmqweb/wlmqdzb/a/page_2/201310/t20131026_3550393.shtml
新疆网讯(记者李晓青报道)10月26日,中国红基会出资34万元在首府启动“红十字天使计划”,来自新疆14个地州的100名乡村医生接受了为期15天的培训。
据介绍,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是中国红基会倡导发起的“红十字天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募集社会资金,联合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和著名医科院校,对中西部贫困地区乡村医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免费医疗知识培训。
截至目前,中国红基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已经举办了49期培训班,免费培训了4720名乡村医生,新疆共有267名乡村医生受惠。
当了17年乡村医生的张庆涛说,他和妻子都是博州精河县茫丁乡东庄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共同服务全村农牧民2000人,比较常接诊的有感冒发烧、老年慢性病等。他打算在培训过程中,将此前临床遇到的疑惑和问题,面对面自治区红十字会救灾备灾中心副主任热飞克·阿巴斯说,此次培训的内容除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政策解读,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诊治等书面学习,实地观摩三甲医院、优秀乡镇卫生院外,还将为乡村医生提供免费医药箱、教材等物品。
新闻来源:http://news.ts.cn/content/2013-10/27/content_8850236.htm
新闻来源:http://tv.cntv.cn/video/C11268/7ac8bee4f8f83ddd1d84fd860a4e5c44、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山西培训乡村医生
人民网太原5月6日电(王建宇 通讯员 王秀玲)5月4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第43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在山西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班。来自太原、大同、阳泉、晋中等市11个县乡的100名乡村医生将参加为期15天的脱产乡村医生全科培训。乡村医生将通过系统学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公共卫生与防疫等方面的知识,切实为加强农村基础医疗与公共卫生保障以及提升农民健康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推出的为期15天脱产乡村医生全科培训班,已举办42期,免费培训了全国26个省区、25个民族的4137名乡村医生。
山西日报讯(见习记者 冯艳丽)乡村医生是植根广大农村基层的卫生工作者,发挥着健康守门人的作用。5月6日,记者从省红十字会了解到,为加强农村基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我省培训乡村医生。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第43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已于5月4日在山西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正式开班。来自我省太原、大同、晋中等市11个县乡的100名乡村医生,将共同参加为期15天的脱产乡村医生全科培训。他们将通过系统学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公共卫生与防疫等方面的知识,切实为加强农村基础医疗与公共卫生保障以及提升农民健康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主办的“同心·红十字天使计划”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新疆班)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举行开班仪式。
张东亮摄
昨日,72名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少数民族乡村医生在北京顺利完成了学习课程,圆满结业。当日,他们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参加“结业典礼”。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培训中心等共同主办的本期“同心红十字天使计划”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是专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乡村医生举办的。
晨报记者 徐晶晶/文 李木易/摄
9月26日,几名新疆乡村医生领到培训结业证书后合影留念。
当日,72名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乡村医生完成在北京的学习课程,圆满结业。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指导,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培训中心等共同主办的本期“同心·红十字天使计划”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是专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乡村医生举办的。
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摄
9月14日,三位新疆少数名族乡村医生在开班仪式上合影。自当日起,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乡村医生在北京接受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为期14天的免费医疗培训。自2006年这一培训计划启动以来,已经举办了33期培训班,免费为全国26个省区、25个民族培训乡村医生3266名。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9月14日,新疆少数名族乡村医生在开班仪式上合影。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9月16日,哈萨克族乡村医生哈丽也(左)和乡村医生阿扎提古丽在北京故宫午门参观。
当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单位组织的80 名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乡村医生参观北京故宫。据介绍,这些乡村医生正在北京协和医院和阜外医院培训、交流。
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9月16日,几名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乡村医生在北京故宫参观。
9月16日,回族乡村医生马芳在参观北京故宫。
9月16日,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乡村医生吾伦古丽(左) 在参观时跳起新疆舞。
9月14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同心・红十字天使计划”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新疆班)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举行了开班仪式。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80名少数民族乡村医生参加这次培训。图为参训学员在合影。
记者 雷 声摄
![]() |
|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胡浩、林茵)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回族等80名乡村医生14日起在京接受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为期14天的免费医疗培训。自2006年这一培训计划启动以来,已经举办了33期培训班,免费培训了全国26个省份、25个民族的3266名乡村医生。
据了解,本期培训班是中国红基会专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举办的,也是今年继云南、广西、宁夏、甘肃等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之后的第5期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这次培训课程包括妇科、儿科、内科、骨科等常见病的预防和诊治,此外,培训班还特别开设了医疗行为中常见的法律问题、病人心理医患沟通等课程。
中国红基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志介绍说,新疆地域辽阔、居住分散。举办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在于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为新疆农牧民创造更好的医疗服务条件。
他介绍,中国红基会“红十字天使计划——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旨在动员社会资源,以公益筹款形式,免费为乡村医生提供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使他们更好地为农民的生命与健康提供服务,为协助政府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同心·红十字天使计划”甘肃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9月1日在甘肃中医学院开班。
此次培训班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培训中心、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甘肃中医学院承担培训任务,来自我省甘南、临夏的100名乡村医生将参加为期15天的全脱产培训。为开展好这次培训,甘肃中医学院制定了周密的教学计划,授课教师均由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培训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讨论、教师辅导等方法,并加入中医药在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的应用等实用知识,使乡村医生在与同学、教师的交流和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李欣瑶)
2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第15期地震灾区“乡村医生培训班”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开班。记者从培训班上获悉,截至目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已为四川、陕西、宁夏等5·12地震灾区免费培训乡村医生1300多名。
宁夏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静介绍说,本期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区5市22个县的100多名乡村医生参加。在为期15天的培训中,除封闭式的理论课程外,还将组织学员到三甲医院、社区中心卫生站参观、实习,增加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诊断,以便回村后更好地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据了解,“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十字天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动员社会资源,筹集公益善款,免费为乡村医生提供培训。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提高地震灾区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对震区乡村医生进行培训。(记者 赵倩、曹轶)
3月18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红基会)、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红十字天使计划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1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结业仪式,100名长期工作在民族地区的基层乡村医生完成培训后领到了结业证书。
这期培训班是中国红基会首次专门为民族地区举办,来自云南等6省区汉、藏、壮、苗、白、彝、傣、布朗、德昂、阿昌、景颇、傈僳、哈尼、拉祜、纳西等15个民族的乡村医生在北京接受了为期10天的培训,其中少数民族乡村医生有51名。培训课程涵盖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保健药物实用知识,临床实践及紧急救护和防灾避险技能,全科医学教程等内容。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等出席仪式并向受训乡村医生代表颁发结业证书。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伟致辞时表示,乡村医生是一个伟大而普通的称谓,也是一个高尚而艰辛的职业。(记者 孙自法)
北京3月8日,云南怒江 “索道医生”乡村医生李佳生说:“为了乡亲们的健康,溜索再危险我也得过。虽然条件艰苦,但这还不是我最忧心的。在行医过程中,我最感到无奈的是自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有许多病我还看不了。看到乡村们被病痛折磨,而我又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心里非常难过。……这一次能参加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举办的培训班,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想我们这个班里的学员都跟我一样高兴。”
3月8日上午,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卫生部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红十字天使计划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在北京举行开班仪式。来自云南等6省区、分属15个不同民族的100名乡村医生参加了这次培训班,这也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总第22期培训班。
此次来京参加培训的100名乡村医生分别来自云南、广西等民族地区,包括汉、藏、壮、苗、白、彝、傣、布朗、德昂、阿昌、景颇、傈僳、哈尼、拉祜、纳西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1名。他们大多都是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基层乡村医生。云南省怒江州乡村医生李佳生是中国红基会“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活动的拍摄对象,
截至2010年底,已举办21期培训班,为26个省(市、区)、22个民族培训了2086名乡村医生。此次培训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师资全部是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三甲医院的副高级以上的专家。为了保证这些乡村医生能够顺利抵京,铁道部运输局专门加挂了车厢,并在沿途给予了特别关照。
此次培训的全部费用由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款设立的中国红基会救心基金承担。开班仪式上举行了中国红基会与天津中新药业签约仪式。天津中新药业作为一家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设立“救心基金”旨在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深入开展基层医生培训、救助心血管病患者等。
3月7日,来自云南、广西等民族地区的100名乡村医生抵达北京。从今天起,他们将在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举办的民族地区乡医培训班上接受14天的免费培训。通讯员 严小桃摄
3月7日,来自云南、广西等民族地区的100名乡村医生抵达北京。从今天起,他们将在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举办的民族地区乡医培训班上接受14天的免费培训。通讯员 严小桃摄
光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杨慧峰)3月7日,来自云南、广西等民族地区的100名乡村医生抵达北京。他们将在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举办的民族地区乡医培训班上接受14天的免费培训。
此次来京参加培训的100名乡村医生中,包括汉、藏、壮、苗、白、彝、傣、布朗、德昂、阿昌、景颇、傈僳、哈尼、拉祜、纳西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1名。他们大多都是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基层乡村医生,其中91名云南省的乡村医生来自15个不同的地市州。像索道医生李佳生、在当地傈僳族居民中享有极高声誉的白衣天使妮斗恒、行医39年的壮族草药医生谭良智等,都是乡村医生中的优秀代表。
乡村医生培训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十字天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华建敏同志对此高度关注,并在2010年先后出席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举办的乡村医生座谈会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展。著名摄影家王文澜、贺延光和刘雷拍摄的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傈僳族乡村医生李佳生溜索过江出诊的照片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分别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对民族地区的关注。
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民族地区乡医培训班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指导,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卫生部乡村医生培训中心主办,培训地点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师资全部是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三甲医院的副高级以上的专家。由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设立的救心基金承担了此次培训的全部费用。为了保证这些乡村医生能够顺利抵京,铁道部运输局专门加挂了车厢,并在沿途给予了特别关照。
|
“溜索过怒江”医生进京充电
本报讯 (记者底东娜)昨日,来自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的100名乡村医生抵京。他们将在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举办的民族地区乡医培训班接受11天免费培训。他们中有新闻摄影作品“溜索过怒江”的主人公李佳生等。
昨日,百位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乡村医生乘火车抵达北京。这100人中包括汉、藏、壮、苗、白、彝、傣、布朗、德昂、阿昌、景颇、傈僳、哈尼等十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1人。他们都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他们中有新闻摄影作品“溜索过怒江”中的主人公,医生李佳生。也有行医39年的壮族草药医生谭良智等。
据介绍,此次乡医培训的师资全部是来自协和医院、同仁医院等三甲医院的专家。在为期11天的学习中将安排学员学习医疗行为中常见问题、急危重症处理、常用外科技术等,还将组织学员到医院参观。
背景
110万乡医服务8亿农民
目前,我国有110万名乡村医生,8亿农民的健康由他们保障。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医生长期默默无闻地为少数民族农民治病,但他们因种种原因无法接受正规培训,使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治疗。为帮助乡村医生提高水平,中国红基会专门开办培训班。希望通过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
对话
2010年11月,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组织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活动”在广西、云南等7省份展开。其中由摄影师贺延光拍摄的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傈僳族乡村医生李佳生溜索过江出诊的照片,引起公众关注。李佳生居住在中缅边境,只身一人支撑一个卫生室。为了给江对岸的村民看病,经常背起药箱溜索横跨怒江。昨晚,本报记者对话李佳生。
“无力医治难产孕妇最内疚”
村医李佳生称最想要B超给乡亲查病
新京报:“溜索过怒江”的照片引起关注后,对你的生活有什么改变?
李佳生:以前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现在感觉到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为乡亲看病,我的存在有一定价值。上级很重视,给了我来北京学习的机会。
新京报:这次来北京培训,最希望学到什么?
李佳生:我是中专文化,来北京最大的期望就是多学医学知识,听专家讲课,回去后用学到的知识为乡亲看病。
新京报: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佳生:我的医学水平低,常常没有办法解决病人的病情,感觉到自己很软弱,心里很内疚。
新京报:行医中遇到过什么遗憾的事情吗?
李佳生: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个寨子里面的孕妇难产,而我的能力有限,为了保住母子的性命,我就找了村里的几个青年做了一个担架,赶了两个小时的夜路,才把她抬到医院,找更专业的医生救治。如果我有能力的话,没必要这么折腾一个产妇。
新京报:你最需要什么?
李佳生:除了缺少专业人员,医疗器材也不多。我特别想要一台B超,这在我们基层医院非常有用。比如,我可以大概判定一个病人肾脏有问题,但到底是有结石,还是有炎症。这就需要B超诊断了,如果有的话,就不会延误病人的病情。
新京报:你的收入在村子里是什么水平?
李佳生:就是维持家里生活,我家六口人,小孩读书,父母身体不太好,但也得下地干活,平时家里的油盐,孩子的学费就靠我的收入。
本报记者 底东娜
今天(8日)上午,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卫生部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红十字天使计划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小礼堂举行开班仪式。来自云南等6省区、分属15个不同民族的100名乡村医生参加了这次培训班,其中13人是2010年中国红基会“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摄影活动的拍摄对象,这也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总第22期培训班。
中国红基会负责人王志、秘书长刘选国、副秘书长黑德昆,秘书长助理雷淑敏、杨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徐德成,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何仲,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解庆锋等出席了开班仪式。
中国红基会负责人王志介绍说,本期乡村医生培训班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中国红基会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一期乡村医生培训班。2010年年底,中国红基会举办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活动,组织了全国最著名的摄影家分赴农村拍摄了大量反映乡村医生生活、工作的照片,举办了摄影展,出版了反映乡村医生事迹的画册,其中“竹篮医生”、“索道医生”、“草药医生”等感人画面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京报》、《京华时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都给予报道。特别是“索道医生”的照片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大媒体宣传乡村医生的先进典型,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也由此,我们在两会期间,特别举办这期由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乡村医生为主的培训班。希望我们的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为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能为广大乡村医生提高医术、改善待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此次来京参加培训的100名乡村医生分别来自云南、广西等民族地区,包括汉、藏、壮、苗、白、彝、傣、布朗、德昂、阿昌、景颇、傈僳、哈尼、拉祜、纳西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1名。他们大多都是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基层乡村医生。云南省怒江州乡村医生李佳生是中国红基会“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活动的拍摄对象,著名摄影家贺延光、王文澜为他拍摄的溜索过怒江的珍贵照片,被称为“索道医生”。在开班仪式上,李佳生作为接受培训的乡村医生代表发表了讲话,他说:“为了乡亲们的健康,溜索再危险我也得过。虽然条件艰苦,但这还不是我最忧心的。在行医过程中,我最感到无奈的是自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有许多病我还看不了。看到乡村们被病痛折磨,而我又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心里非常难过。……这一次能参加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举办的培训班,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想我们这个班里的学员都跟我一样高兴。”
据悉,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是中国红基会倡导发起的“红十字天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6月,中国红基会启动“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旨在通过募集社会资金,联合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和著名医科院校,对中西部贫困地区乡村医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免费医疗知识培训。截至2010年底,已举办21期培训班,为26个省(市、区)、22个民族培训了2086名乡村医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对乡村医生培训工作高度关注,并在2010年先后出席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举办的乡村医生座谈会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展,指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加大对该项目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乡村医生得到培训和帮助。
此次培训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师资全部是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三甲医院的副高级以上的专家。为了保证这些乡村医生能够顺利抵京,铁道部运输局专门加挂了车厢,并在沿途给予了特别关照。
此次培训的全部费用由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款设立的中国红基会救心基金承担。开班仪式上举行了中国红基会与天津中新药业签约仪式。天津中新药业作为一家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设立“救心基金”旨在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深入开展基层医生培训、救助心血管病患者等。(记者 刘玉蕾)
来自云南、广西等等6省区、分属汉、藏、壮、苗、白、彝、傣、布朗、德昂、阿昌、景颇、傈僳、哈尼、拉祜、纳西15个不同民族的100名乡村医生开始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进行为期两周的全科培训。这是记者3月8日从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卫生部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红十字天使计划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 开班仪式上获悉的。
中国红基会负责人王志介绍说,这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总第22期培训班,这是中国红基会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一期乡村医生培训班,有特殊的意义。他们大多都是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基层乡村医生。去年底,中国红基会举办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活动,其中“竹篮医生”、“索道医生”、“草药医生”等感人事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加大对该项目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乡村医生得到培训和帮助。“我们在两会期间,特别举办这期培训班,希望我们的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能为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据悉,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是中国红基会倡导发起的“红十字天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6月,中国红基会启动“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旨在通过募集社会资金,联合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和著名医科院校,对中西部贫困地区乡村医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免费医疗知识培训。截至2010年底,已举办21期培训班,为26个省(市、区)、22个民族培训了2086名乡村医生。
云南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洒底村 “索道医生” 李佳生,是傈僳族远近闻名的好医生,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行医过程中,我常常感到无奈的是自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看到乡村们被病痛折磨,而我又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心里非常难过。这次有机会到北京接受培训,机会难得,我带来了很多问题问专家,一定睁大眼睛看拉长耳朵听,尽量多学些知识,回去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
此次培训的全部费用由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款设立的中国红基会救心基金承担。 (记者 郑惊鸿)
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重庆市红十字会、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联合主办的“红十字天使培训计划——重庆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班”,日前在大坪医院开班。来自重庆市26个区、100名村卫生室的村医免费参加培训。
据了解,大坪医院10月接到村医培训任务后,与重庆市红十字会深入当地农村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开设了包括预防医学在农村医疗卫生中的作用、心肺复苏、急救、中医诊疗等26个科目,并安排半天时间到社区医院实习。(邹争春 朱广平)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红基会)等主办的“爱国者•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展25日下午在北京开展,旨在真实反映中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和基层乡村医生精神风貌、展现“红十字天使计划”实施5年来为改善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所取得的成果。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红基会理事长郭长江等参观展览,并在开展仪式上为参与此次公益摄影活动的摄影家们颁发纪念牌。
据介绍,为提高农村医疗防疫水平,中国红基会于2006年6月启动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让乡村医生到大城市高等医学院校接受免费在职培训,目前已培训乡村医生1886名。
乡村医生培训是中国红基会实施的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保护贫困农民和儿童健康为主旨“红十字天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上月底,“红十字天使计划”已累计筹资5.4亿元人民币,除培训乡村医生外,还援建乡村博爱卫生院(站)2011所,救助患重大疾病的儿童和农民28315名,受益人口近986.2万。
“爱国者•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活动由实地摄影、图片展览及图书出版等3部分组成。本月上中旬,6组摄影团队从北京出发,分赴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广西、云南7省区,考察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发展状况,寻访乡村医生的典型代表,共拍摄照片万余幅。
本次公益摄影展遴选出其中113幅精品,以摄影图片的形式真实记录乡村医生和乡村医疗状况的发展变化,呼吁社会各界进一步支持“红十字天使计划”,帮助贫困农村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记者 孙自法)
11月9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活动继续在湖北开展,经当地红十字会评选推荐,以三国古战场命名的赤壁市神山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王小龙,在镜头前展示出中国基层乡村医生为守护当地民众健康而紧张、忙碌的工作场景。
一个以关注乡村医疗为主题的“爱国者·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活动”28日在京举行。活动主办方之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表示,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镜头反映我国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展现基层乡村医生常年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奉献青春的伟大精神。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郭长江表示,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长期以来,看病难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突出问题。乡村医生是8亿农民的健康守护神,农民的健康全部依靠这110万名乡村医生来保障。然而多年来,广大乡村医生一直都在十分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扎根基层,为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奉献,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
本次摄影活动吸引了包括贺延光、谢海龙、于志新、黑明、雷声、汪永基等多位国内知名摄影家的参与。由实地摄影、图片展览及图书出版等三个部分组成,历时一个月。
其中,实地摄影活动将于11月2日-11月11日进行,由著名摄影师、记者组成摄影团队从北京出发,分五组奔赴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广西、云南七省区,考察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寻访乡村医生典型代表,以摄影的方式记录乡村医生和乡村医疗的真实状况。(记者张舵)
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新华社中国图片社共同主办、爱国者独家赞助支持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活动”日前在京正式启动,该活动吸引了大批国内知名摄影家积极参与。与此同时,“独一无二”的爱国者哥窑相机在活动现场惊艳亮相,每一台天工开物、互不相同的哥窑纹路,与现代数码高科技的完美融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历来从专业角度品评产品的摄影家代表,在现场对爱国者哥窑相机也是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件很有创新、很有艺术感的产品。
冯总向乡医代表李春燕赠送哥窑相机
爱国者总裁冯军将承载着对乡村医疗事业深情厚谊的100万元支票送到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先生的手中,他表示:“投身公益不仅是爱国者品牌内涵的不断延伸,更是作为民族品牌回报社会的重要表现,是爱国者‘六赢’理念的最大体现。”爱国者此次助力“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活动”,就是希望能够用实际行动进一步实践民族品牌对全社会的诺言。
乡村医生代表李春燕在现场发言中对爱国者表示深深的谢意,她认为有了这样优秀的民族品牌支持,他们基层医生工作起来更加充满信心。爱国者总裁冯军特地将一台代表着独一无二的爱的哥窑相机送到她的手中,冯军表示:“最基层的乡村医生,其实是最需要支持和帮助的,是他们用独一无二的爱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和欢乐,是他们用最朴素的情感构筑起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希望我们的爱国者哥窑相机,能够帮助他们一起把这份独一无二的爱传递下去,把这份独一无二的爱化作民族崛起的动力,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话音刚落,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既是大家对爱国者致力公益事业的支持,又代表着大家对爱国者哥窑相机传递独一无二的爱的认可。
多年来,爱国者始终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行胜于言,行动是第一位,此次投身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公益项目中,仅仅是爱国者公益持续行动的一部分。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活动”,旨在用镜头真实反映我国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展现基层乡村医生常年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奉献青春的伟大精神,呼吁社会各界进一步支持“红十字天使计划”,帮助贫困农村地区切实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摄影团队将奔赴六省区考察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重点寻访乡村医生典型代表及中国红基会援助的博爱卫生院(站)项目,以摄影图片的形式真实记录乡村医生和乡村医疗状况及“红十字天使计划”实施后带来的变化。
来自河北、内蒙古、安徽、河南、江西、湖北6个省区的100名乡村医生15日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第19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开班仪式。此次培训班由香港红十字会“黄福荣传爱基金”出资捐助。
据介绍,中国红基会倡导实施的“红十字天使计划——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旨在动员社会资源,以公益筹款形式,免费为乡村医生提供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自2006年推出以来,“红十字天使计划——乡村医生培训项目”已培训了全国26个省市区1886名乡村医生。
香港红十字会“黄福荣传爱基金”由香港义工黄福荣的家人委托香港红会成立,以纪念及延续在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中因救人而牺牲的黄福荣生前志愿和无私服务的精神。“黄福荣传爱基金”目前已筹得500余万港元。
据悉,香港红十字会“黄福荣传爱基金”除了通过中国红基会为培训乡村医生提供资助外,还将援建3所博爱卫生院或卫生站、1所博爱小学以及救助2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记者黄小希)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中国红基会)30日在北京举行“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座谈会时公布,该基金会2006年5月启动“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公益行动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14期乡村医生培训班,为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的1400名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提供了免费培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在座谈会上指出,多年来广大乡村医生在十分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为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具有网底功能,对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有助于提高乡村医生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在努力扩大培训覆盖面的同时,要注重把现代医疗科学与乡村医生的工作特点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医药卫生事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华建敏希望各级红十字会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扎实工作,广泛动员各类社会资源,为加快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农民看病难是困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协助政府建立和完善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2006年5月,中国红基会启动“乡村医生培训计划”,通过募集社会资源,让贫困乡村医生到大城市的高等医学院校接受为期两周的在职培训,以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业务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当地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由中国红基会制定活动计划和筹资,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制定培训大纲、提供培训教材,负责承办的高等医科院校安排教师、实施教学、组织参观三甲医院、组织考试等具体培训任务。各地红十字会及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培训对象的选送、审核,学员结业后颁发结业证书。该计划长期目标是通过8-10年努力培训万名乡村医生。 (记者 孙自法)
记者从30日举行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座谈会上获悉,计划实施四年来,已有1400名来自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接受免费培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据介绍,2006年6月,中国红基会联合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启动“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旨在通过募集社会资源,联合高等医学院校,为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提供免费医疗卫生业务培训。
华建敏指出,多年来广大乡村医生在十分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为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具有网底功能,对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有助于提高乡村医生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在努力扩大培训覆盖面的同时,要注重把现代医疗科学与乡村医生的工作特点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医药卫生事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各级红十字会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扎实工作,广泛动员各类社会资源,为加快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共募集460万元捐款,先后在北京、重庆、郑州、广州等地举办了14期培训班。受训乡村医生中,0.9%具有本科学历,18%具有大专学历,54%具有中专学历,27.1%为高中以下学历。
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贵州省从江县拥里乡大塘村博爱卫生站乡村医生李春燕,曾参加首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她说,自己从培训班学会了糖尿病、高血压、健康教育、妇幼保健、传染病等预防和处理方法。这对乡村医生很重要。(记者 黄小希)
中国红基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实施4年来,已经成功举办14期乡村医生培训班,为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的1404名乡村医生提供了免费培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农村基层医务工作者,如“感动中国人物”的乡村医生李春燕、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田蕊、黎永平、谢干春等。6月30日在中国红基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座谈会上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对记者如是说。
据卫生部2003年发布的数据,全国约有乡村医生106万人,但高中及以下学历从医者比例高达73.3%,乡村医生医疗水平无法满足农民群众一般医疗保障需求。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简陋,卫生技术人员短缺,成为贫困地区突出的民生问题。而农村有58%的患者在村级卫生站看病,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亟待提高,为此,国务院2004年1月1日颁发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要求乡村医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但由于人多面广,经费有限,参加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仍是大多数乡村医生的梦想。为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于2006年5月启动了“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作为其重点公益项目“红十字天使计划”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募集公益资金,有计划地为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到大城市的高等医学院校免费接受为期两周的在职全科培训,以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
王汝鹏介绍,2006年6月29日,飞利浦(中国)公司捐助的首期100名乡村医生培训班在首都医科大学开班。此后,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及北京协和医学院等10家医科院校也加入到该培训计划中来。各地红十字会及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培训对象的选送、审核,学员结业后由中国红基会、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及承担培训的高等医科院校联合颁发结业证书。该培训计划的受益对象主要为贫困地区农村村级卫生站的乡村医生,每期培训100名,每名乡村医生的服务人群大致为1000名左右,到目前为止,该计划共募集460万元捐款,先后在北京、重庆、郑州、广州、西安、成都等地成功举办了14期免费乡村医生培训班,目标是通过10年努力,培训万名乡村医生。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来自全国18个省市区的20多名新老乡村医生代表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并就乡村医疗事业发展、乡村医生再培训等问题与卫生部副部长刘谦等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讨。 (记者郑惊鸿)
6月30日上午,中国红基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座谈会在中国红十字会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出席座谈会并讲话。20多名来自全国18个省市区的乡村医生参加座谈,并就乡村医疗事业发展、乡村医生培训、改善乡村医疗设施建设和乡村医生待遇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据介绍,该计划实施四年来,已免费培训全国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1400名。
华建敏:乡村医生值得全社会尊重关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在座谈会上指出,多年来广大乡村医生在十分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为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具有网底功能,对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有助于提高乡村医生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在努力扩大培训覆盖面的同时,要注重把现代医疗科学与乡村医生的工作特点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医药卫生事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各级红十字会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扎实工作,广泛动员各类社会资源,为加快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总会党组书记王伟,副会长郭长江、郝林娜、王海京,秘书长王汝鹏;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农村卫生管理司副司长张朝阳;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主任、原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韩民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徐德成;上汽通用五菱、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等捐方代表以及中国红基会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介绍了“乡村医生培训计划”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果。作为“红十字天使计划”项目的一部分,“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已完成14期,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非常大,王汝鹏说:“按照每一个乡村医生服务1000人,直接和间接受益人口是140万人。贫困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韩民堂主任介绍了四年来与中国红基会联合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的情况;北京协和医学院徐德成副院长介绍了承办乡村医生培训班的具体情况。
乡村医生收入不及兽医十分之一
来自全国各地的20名乡村医生纷纷表示,参加乡村医生培训受益匪浅。首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学员,曾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贵州省从江县拥里乡大塘村博爱卫生站乡村医生李春燕举例说,自己在接受培训之后,对发病率较高的小儿腹泻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对患病儿童进行了更为合理的治疗。她很感慨:"'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是一项结合实际的、伟大的项目。"
此外,乡村医生们还向参会的领导表达了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自己的期望。来自陕西的乡村医生董宇龙说,目前农村的年轻人大都进入城市打工,留下来的妇女、儿童、老年人很多,乡村医生工作量大,收入相对很低,"我5月份参加了大大小小11次会议,开完会要完成所有的治疗,在这种工作强度下,我们每个月的补助只有60块钱。" 第二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学员、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昂洞乡卫生院院长田蕊也谈到,在自己所在的乡镇,乡村医生的年收入是1000元,远远不及当地兽医每月超过1000元的收入。
今年30多岁的李春燕家里有两个小孩,在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后,她受到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如此,目前担任贵州省人大委员的李春燕常常忙于应付各种会议和活动,在卫生站工作每天至少接待二十多个病人,无奈自己已无暇照顾家庭,为此,丈夫辞掉了自己在信用社的工作,承包了一片果园,做起了种植养殖,以便照顾家庭,而整个家庭也依靠果园的收入来负担。对此,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表示,这种依靠丈夫承包果园支持家用开支来行医不是持久的模式,慈善机构一定要争取解决乡村医生的收入问题。
关于"乡村医生培训计划"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农民看病难是困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简陋,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短缺,乡村医生医疗水平无法满足农民群众一般医疗保障需求。为协助政府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2006年5月,中国红基会启动"乡村医生培训计划",通过募集社会资源,让贫困乡村医生到大城市的高等医学院校接受为期两周的在职培训,以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业务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中国红基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已经成功举办14期乡村医生培训班,为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的1400名乡村医生提供了免费培训。
新华网银川6月12日电(记者曹健)截至目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已免费为26个省区市培训1304名乡村医生。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地震灾区第6期培训班11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开班。记者从培训班上获悉,我国乡村医生普遍存在着知识技能较为单一,执业素质和医务水平较低等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十字天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动员社会资源,筹集公益善款,免费为乡村医生提供培训。为提高地震灾区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对震区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助理雷淑敏介绍,培训一般为期半个月,授课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常见外科急腹症的鉴别与处理、慢性病管理、常见护理技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通过短期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让偏远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开阔眼界,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地震灾区第6期乡村医生培训班今天在银川开班
6月11日,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19个县的百名乡村医生汇聚宁夏医科大学,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地震灾区第6期乡村医生免费培训。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是中国红基会“红十字天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动员社会资源,以公益筹款形式免费为乡村医生提供培训。其目的是通过组织短期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让灾区和贫困山区的乡村医生开阔眼界,使之更好地为农民的生命与健康提供服务,为协助政府建立和完善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部部长雷淑敏
宁夏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静致辞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基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联合社会爱心力量共同救助灾区人民。两年间,中国红基会已累计接受捐赠款物近14亿元,在四川、甘肃、陕西、云南、宁夏等重灾区和一般性灾区落实灾后重建项目总计2385个,并向灾区拨付救灾款物共计13.1亿元。除此之外,为提高地震灾区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为受灾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中国红基会结合“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拨出专款,对震区乡村医生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已有六期600名乡村医生接受培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部部长雷淑敏介绍说,这一计划会持续进行,红基会将按照募集资金的状况陆续开展培训工作。
今天的开班仪式后,这一百名乡村医生立即进入到学员角色中。除了封闭式的理论讲解外,学员们还将被组织到三甲医院、社区中心卫生站参观、实习,以此增加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诊断,回乡后更好地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开班仪式后,教师开始了培训班的学前教育。
认真听讲
在结业仪式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选国肯定了培训班学员们刻苦好学的精神,希望学员们回乡后继续提高医疗和卫生防疫水平,利用所学知识为当地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何仲介绍,这次培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设了临床技能、各种常见疾病诊断、预防保健、临床检验等基本课程,并组织学员参观了阜外心血管医院、四季青医院,让参训学员了解到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并按照中国红基会的要求,增加了紧急救护培训课程,让学员掌握基本的院前急救知识,从而为广大村民提供更全面的生命保障。
来自国寿博爱卫生院的学员焦喜英在发言中感谢中国红基会和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给了他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并表示回到农村之后,一定利用所学知识,全心全意为当地的农民服务,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做贡献。
据悉,自2006中国红基会启动乡村医生培训班开始,已经成功举办12期、培训乡村医生1204名。其中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捐资举办3期培训班,培训291名学员,是该项公益行动的重要支持力量。
昨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主办的震区第三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在昆明结束。来自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20个市80个县灾区的100名乡村医生,经过两周的业务培训后取得结业证书。
参加此次培训的乡村医生,全部来自去年“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到的云、桂、黔三省(区)的地震灾区和贫困地区。承担此次培训工作的昆明医学院,组织了学校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授、副教授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为大家系统讲解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方面的知识。昆明医学院副院长李燕透露,此次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都是首次接受正规的业务培训,来自我省的60名乡村医生中,至少有一半以前没有到过昆明。
在昨日的结业典礼上,100名乡村医生还获赠了由中国红基会专门为乡村医生配备的便携式药箱,这种药箱内有基本诊疗器械、急救药物和包扎用品,便于乡村医生外出使用。培训期间,昆明医学院还组织他们参观了部分三甲医院、社区医院。针对各省区当地不同的情况,学校还专门安排了地域常见病的教学内容。本报记者 刘启银
昨天下午,来自湖南、广西、山西等六个省(自治区)的100位偏远乡村教师终于齐聚北京,开始他们在首都的“深造”培训之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崔永元公益基金全程资助乡村教师进京培训。
此次培训为期10天,将安排素质教育、交流考察、到打工子弟学校给孩子送温暖,与流浪儿互动等。
昨(19)日上午,来自彭州、都江堰等4个重灾市11个县(区)的100名村级卫生站医生,参加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主办的“地震灾区第二期乡村医生培训班”。据了解,此次的培训老师团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的老师担任,内容涉及到基础卫生知识和相关的中医中药、农医农药知识,培训时间为15天。
中新网成都6月19日电(张琳琳)19日上午,由中国红基会联合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主办的“地震灾区第二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开班。记者了解到,该培训为期2周,来自地震灾区绵阳、乐山、遂宁等4个市的100名村级卫生站医生将接受培训。
据中国红基会项目培训办副主任宋平介绍,这些来自四川灾区基层的乡村医生将在本次培训工作中完成新型合作医疗与卫生改革、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中医药知识、临床实践与技能、心理干预辅导及抗震减灾与紧急救护六个部分20多个专题的课程,同时主办方还将组织乡村医生们到三甲医院参观实习。
“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医生能够到高等学府接受培训,真的很高兴。一直梦想着能走进大学的殿堂接受正规的教育,今天终于有了机会。”来自地震重灾区的乡村医生赵长军说。
记者了解到,乡村医生一直是农村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地震后,中国红基会为四川灾区相关受灾县援建起了卫生站,并提供了医疗床、诊断桌以及药品。此外,帮扶灾区乡村医生提高技术水平也是红基会的重点工作。至“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红基会红十字天使计划已免费培训了全国26个省区的820多名乡村医生,今年年内,红基会还将在甘肃、陕西、云南三地各组织一期培训班。(完)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9日讯(实习记者 安显韬) 6月19日,由中国红基会联合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主办、四川省红十字会协办的“地震灾区第二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在成都中医学大学开班,这次培训班的学员全部来自四川地震灾区,包括四市十一县(区)的一百名村级卫生站医生。
中国红基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选择在成都进行地震灾区乡村医生培训,目的就是希望这些乡村医生们能够通过培训,为父老乡亲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开班仪式上,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承诺,学院将积极配合中国红基会工作,践行医药高等学府的社会责任,参与到红十字公益事业中,做好本期乡村医生培训项目的教学任务。在这两周的培训中,学院会严格按照国家乡村医生培训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参训学员完成新型合作医疗与卫生改革,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中医药知识、临床实践与技能、心理干预辅导及抗震减灾与紧急救护六个部分20多个专题,同时组织到三甲医院参观实习等教学活动,让学员学到实用知识,增长见识和技能,回到本职岗位后能为地方农民朋友提供完善医疗服务。
来自地震灾区的乡村医生代表赵长军也表示,会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坚强自立,重建家园,更会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新的医疗理念更好地为农民大众服务。
本报讯 (记者魏铭言)明天是“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一年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中国红基会”)启动的灾区重建项目达1934个;明日,由其主导的乡村医生培训班将开班,首批100位村医将在成都接受专家“手把手”的培训。
接受捐赠款物近14亿元
中国红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汝鹏介绍,一年间,
共累计接受地震捐赠款物超过60万笔,共计13.92亿元;已向灾区拨付超10.3亿元;共计启动1934个灾后重建项目,有的已竣工,有的正在施工。
捐赠款项在线公示
如何保证每笔捐赠的用途透明,并发挥实际效用?
去年5月24日,中国红基会主动邀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驻基金会开展审计,同时接受国家审计署的审计和监督;通过媒体,向社会承诺定期公布救灾资金收支情况。今年4月,中国红基会安排督察工作组分赴川甘陕地震灾区,督察全部援建项目。
地震后,全社会都非常关心捐款的去向。面对数十万笔的捐赠查询,中国红基会与搜狐网共同开发了捐款网络查询系统,实时更新;对所有留下地址的捐赠者,中国红基会已将捐赠收据一一寄出;对所有捐赠1万元以上的企业或个人,中国红基会已逐个核对资金安排到的具体项目,在线公示。
■ 数说
一年间,中国红基会累计接受地震捐赠款物共计13.92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救灾物资、灾后重建资金等总计超过10.3亿元。
在重灾区四川、甘肃、陕西,172所博爱中小学、973个村级博爱卫生站、156个乡级博爱卫生院、133个博爱新村(共为7297户农民建设住房)……共计启动1934个重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