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1
■京华博爱卫生院(站)一览表 省份
2006年4月,京华时报联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京华天使行动”,帮助西部贫困乡村援建京华博爱卫生院(站),至今,已有24所京华卫生院站分布在全国19省区。2012年5月,京华时报记者走入安徽省一所京华博爱卫生站,见证这所集社会爱心力量建起的基层医疗机构为当地人带来的改变。
本报记者黄英男 侯雪竹
□初建
真正实现“平民公益”理念
进入21世纪的中国,解决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已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日程。
2006年4月5日,京华时报联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京华天使行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募款设立“京华天使基金”(2010年更名为“京华公益基金”),帮助西部贫困乡村援建京华博爱卫生院(站),而在建院(站)后人力配备和持续服务上,则通过面向社会公开评选的方式,招募一批扶贫助医的“京华天使”志愿者到京华博爱卫生院(站)提供志愿服务,同时,为了真正实现“平民公益”的理念,“京华天使行动”还在志愿者中征集形象代言人,参与京华博爱卫生院(站)的宣传和志愿助医活动。
“京华天使行动”甫一推出,迅即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普通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被迅速点燃,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共收到企业和读者的捐款180多万元。而项目本身所集纳的社会资源,更让时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的王汝鹏赞其为“中国新闻界和公益领域的一大创新”。
首先,媒体和公益机构联合开展公益活动虽然屡见不鲜,但在联合开展公益活动的基础上,媒体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整合企业、读者和专业公益机构等各种社会资源,建立专项公益基金,并将其作为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把公益活动项目化、长期化,这是以京华时报为代表的中国新闻界和公益领域的一大创新;其次,很多公益活动邀请的形象代言人通常都是社会知名人士和公众人物,而“京华天使基金”形象代言人则直接从普通大学生和在职医务人员中海选产生,将公益活动的形象宣传与公益项目的志愿服务相结合。
“应该说,‘京华天使’的评选决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选秀,而是中国选秀活动的一项公益创新。”王汝鹏说。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时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的彭珮云专门为“京华天使基金”题词:支持红十字天使计划,关注和保护贫困农民和儿童的生命与健康。
□受益
覆盖19省区近10万村民
安徽省铜陵县牡东村京华博爱卫生站于2006年8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建站所用的5万元资金全部来自于京华时报发起的社会捐赠,卫生站占地600多平方米,设有诊断、治疗、观察、药房、资料五个业务室,方便满足了4000多位村民的基本就医和诊疗需求,而此前,这4000多村民的医疗服务一直由以务农为主业的赤脚医生提供。
“我以前就是赤脚医生,边种田边帮着村民们看些小病,那时和现在的最大区别还不是设备的不同,而是以前村民们有病才会找我,现在卫生站不仅要为村民治病,更要帮助村民们获得不生病的健康生活。”5月11日下午,牡东村京华博爱卫生站站长高定坤边整理着村民健康档案边说。
“保健”在牧东村京华博爱卫生站的体现就是:每天高定坤和另一位医生都会接到许多个村民健康咨询的电话,忙完农活没事时,村民还会绕到卫生站来测测血压、量量体重。而每年进行的全面体检更为村民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
“65岁以上健康老人一年两次体检,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一个季度一体检。”高定坤说,卫生室虽然有上下班时间,但实际上为村民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门口贴着我们的手机号码,下班时间来就诊的村民,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我们”。
“赤脚医生人很好,但心里总不踏实,觉得不正规,也没什么看病的仪器,卫生站建起来后,有正规的医生正规的设备,吃的药也都是正经厂子出的,心里踏实多了,这几年还有体检,感觉自己跟城里人一样了!”一位村民说。
得益于专业人员的设计与施工,牡东村卫生站成为安徽省其后建起的100多所卫生站的样板,安徽省农村的村民们共同分享了京华博爱卫生站带来的服务模式。
2006年“京华天使行动”启动后,总计向社会募集了200多万元爱心捐款,在全国19个省区援建起24所乡村卫生站(院),近10万名偏远地区村民通过卫生站(院)得到了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
□人物
从赤脚医生到卫生站站长
5月11日下午4点30分,安徽省铜陵县牡东村京华博爱卫生站,高定坤站长和另一名医生正为第二天村里老人体检做着准备工作,间或还要为前来就诊的村民进行诊治,虽然每天七八点就到卫生站上班,但什么时候下班却不固定。
“你们要是上午来,他们连跟你们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呢!”一位带着孩子来看病的村民笑着说。这所建于2006年8月的卫生站目前承担着全村4000多人的医疗保健工作,而此前,全村的医疗服务只能来自于务农的赤脚医生。
47岁的高定坤原本是安徽省铜陵县牡东村的一名村民,务农之余从事赤脚医生的工作,2010年,高定坤“转正”进入卫生站,目前担任站长的工作。
“如果单纯从收入来看,那时收入比现在高,但真的是不正规,现在不仅我能为村民提供正规的医疗保健服务,我自己的身份也正规了。”之所以高定坤在收入降低的情况下仍然欣然投身卫生站的工作,一方面是多年担任赤脚医生的经历,让他深深感受到村民“看病难”的切身痛楚,另一方面,自己虽然能够在村民们感冒发烧时出一些力,但由于能力条件诸多限制,自己始终得不到更高水平的能力提升。进入卫生站后,高定坤接受了规范的培训,2011年,还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职业助理医师”的考试,同时,卫生站的工作人员还拥有与城镇卫生系统工作人员一样的各项劳动保障。
“现在接触的村民的心情也好很多啦,以前是着急看病,现在是怎么能更健康。”高定坤笑着说。从看病到防病,从赤脚医生到卫生站站长,高定坤用“正规”总结卫生站给自己和村民们带来的最大改变。
每天从家中走到处于村中最佳位置的卫生站,打开大门,看到洁白整洁的屋子和设备,高定坤充实忙碌又欢欣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每天大概有近20人就诊,但打电话或者来卫生站做健康咨询的村民更多。卫生站现在已经建立起2788份健康档案,建立2420份电子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87%,在已建档案中,老年人保健管理337人,高血压管理391人,糖尿病管理65人,重型精神疾病管理11人。”2012年5月11日下午,高定坤在卫生站里边填写着第二天将要体检的村民健康情况表,边娴熟地介绍着村民们的情况。
虽然每天的工作经常从早晨7点多到晚上7点多,但内心的安定和满足感,是从前做赤脚医生的高定坤未有过的感受。
(中国红十字报)北京京华博爱卫生站竣工
2013-10-01(京华时报)京华博爱(组图)
2013-09-30【新华社】LS红旗电缆博爱卫生院正式揭牌
2012-04-20